两种经济增长模式:创新并非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

根据何帆教授的研究,这个世界有两大经济增长模式:亚当斯密式增长(规模扩大)、以及熊彼特式增长(技术创新),并非技术创新才能引起经济增长。

所谓亚当斯密式增长,是大家不常想到的,即因为规模扩大导致分工程度的提高,从而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高的产出,引发经济增长。比如管理科学带来的企业效益增加,比如福特的流水生产线带来的效率增加,比如职业的诞生带来的社会效益增长。

因为中国是一个极大的市场,因此分工程度常常是全球最高,很多产业链在中国都能实现全覆盖,因此生产效率极高。在这种情况下,中国在几乎任何行业都能实现更高的效率,从而带来更高的增长。

熊彼特式增长则更为人们所知,即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经济增长,这种模式的增长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。

世界上有两种模式的技术创新:赋能技术、替代技术,前者让大部分人受益,后者则在社会受益的同时引发严重动荡,造成社会资源的结构性重新分配。

赋能技术让大部分人受益,比如电力的发明和应用让生产效率提升很多,经济快速发展让工厂变多、岗位需求变多,人民生活水平提升,财富差距甚至缩小了;比如生火技术的发现。

替代技术则会造成一定的颠覆,虽然它可能从总体上对社会有利,但是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和失业,比如珍妮纺纱机替代人工、比如一些AI技术。

政府绝大多数时候支持赋能技术,但只有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才会支持替代技术,因为政府的第一要义是维持社会稳定

在历史上,管理当局都是对替代技术极为谨慎的,只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接受了替代技术-珍妮纺纱机,当时社会总产出提高了,但很多工人失业,甚至工人的薪资水平也没提升,财富都流向了资本家、国家(财富的结构性重新分配)。这还是因为当时在战时状态,外部压力>内部压力,且当时的欧洲国家并不民主,这才让政府直接接受了这种替代技术。

回归到目前的现状,AI也是一种替代技术,所以总会有热烈的讨论去思考我们到底是否该继续AI的研究。

电商也是一个例子,拼多多创新性地沟通了低端产能和极致性价比需求,淘宝突破了时间、空间的供需匹配的限制,都是赋能技术,促进经济发展,因此政府并没有过多的阻碍,他们可以顺利发展;但是互联网的买菜业务就是典型的替代技术,他们通过技术优势去抢夺本属于夫妻店、菜市场的供需匹配,虽然买菜业务可能会让整体的社会效率提升,但是它会让财富重新分配,从社会底层的小家小户移动到资本家手里,这会导致社会混乱,所以买菜业务才被政府抵制,一纸令状责令其不能野蛮生长。

但有意思的是,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正面情绪如果过剩,人们的生活质量反而可能会降低,因为世界上存在马尔萨斯陷阱,一个简单的例子是“农业技术进步,社会总产出提升 -> 养活更多的人,人口增长变快 -> 人口增长的提升速度大于产出增长的速度 -> 技术提升,但是人均收入反而下降”。

总而言之,经济增长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带来的,规模也能带来经济增长。而技术创新带来的经济增长,不一定能让所有人受益,他可能会导致财富的重新分配,让部分人受益、部分人失利,因此政府也不一定会采纳所有的技术创新,因为政府的第一要义是维持社会稳定,经济快速增长只是维持稳定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已。

Previous
Previous

日化生意的总体框架

Next
Next

消费行业的几大核心壁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