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售路径的转变:从货架到社区电商

本文尝试去叙述:1.零售模式是怎么从货架电商到社区电商的演变的;2.这个演变过程中有什么大的生意模式的变化;3.这背后折射出的生意模式变化的本质是什么。

零售路径经历过几种转变:传统零售->传统电商->直播带货->社区电商,这背后的本质其实也反映了生意模式的内核变化。

一个生意模式由两大要件构成:“业务的分工方式”,及“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”。

分工方式决定了由谁参与、以及参与者的角色是什么。

每一个分工方式都有其内核原因,所以我们想要去削减/改变一些传统的分工环节,必然会带来相应的问题。

最古老的传统零售就是人货场的模式,传统电商就想要删去“场”这个环节,直接连接人和货来提高效率。但是“场”承载了几点功能:质量管控、客户体验和粘性,所以传统电商就难以销售水果类的产品(因无质量管控),难以提供客户体验(如耳机、饰品),也很容易发生客户的迁移(无粘性)。

于是就出现了直播带货的方式,以主播来提升客户粘性并提供一定的客户体验,但是这里的客户体验更多的是对于标品,对于非标品如生鲜,直播电商也无法解决质量管控的问题。

所以最后就出现了社区电商,团长其实应该需要承担质量管控的角色,这样子社区电商的价值才会被凸显出来,但是体验了一次之后发现团长不会做质量筛选,所以我也再没有用过社区团购,这可能就是社区团购没那么成功的原因之一吧,有一些本应该他承担的角色他没有去承担。

第二大要件是交易结构,交易结构由“交易主体”、“交易方式”、“利润分配方式”构成。

零售路径的变化虽然没有带来交易方式的改变,但是交易主体、利润分配方式都有极大改变。

*交易主体的改变带来洗生意模式的案例:由卖转租的共享经济、云计算,由租转卖的“酒店卖出房间、与买房者共享收益”

从传统零售->传统电商,最开始零售商在新的生意模式下被剔除,反之则引入了电商平台/快递的交易主体,利润分配方式从“进店费”、“条码费”变成“广告费”、“佣金”。但有意思的事,零售商通过引入O2O配送,最终也加入了这场传统电商的游戏。

从传统电商->直播电商,场(主播)被重新引入,以此实现标品的质量监控。主播这个新的交易主体被引入,利润分配方式增加了主播的坑位费、佣金;同时,厂商D2C模式也被打通,进行利润收割的平台从“电商平台”变为“直播平台”。

从直播电商->社区电商,引入团长做非标品(生鲜)的质量监控,重新引入电商平台作为货的提供者,利润分配方式增加了团长的抽佣。

所以可以看到,每一次的生意模式变革,都需要背后有不同的交易主体、交易方式、利润分配方式的改变,这样才能支撑起生意模式的变革。如果没有快递的交易主体,电商起不来,如果没有O2O的即时配送的交易主体,终端零售商就难以直接加入电商游戏,如果没有直播平台的交易主体,直播电商就无法起来。如果没有合理的团长利润分配,社区电商不会火,如果没有广告的底层基建作为支撑,电商也可能入不敷出、市场混乱。

Previous
Previous

消费行业的几大核心壁垒

Next
Next

咖啡产业链研究